第六百二十六章 堂皇正道 成熟女人的韵味 (第1/2页)
魏晋都不知道今年是怎么回事,农历新年都还没到呢,娱乐圈的大佬,就接连去世。
不过这位享年107岁的香江传媒大亨、邵氏影业及无线电视台创始人之一、著名慈善家邵先生,在圈内的地位可是比小马奔腾的李名,高出太多了。
这位被香江无数大牌尊称为【六叔】的男人,绝对称得上是香江影视圈崛起的奠基人。
其创办的邵氏影业,自上世纪50年代起,便一直是香江电影的中流砥柱,甚至一度独霸香江影坛。
即便是80年代之后,随着嘉禾、新艺城等其他电影公司的相继崛起,邵氏影业受到冲击,不断减产,甚至打包出售了自家院线,彻底退出电影圈。但其掌控的无线电视台,依旧保证了邵氏在港圈的话语权。
因为这时候的无线电视台,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了香江,乃至亚洲电视领域的一线品牌。
旗下TVB出品的电视剧,更是一度成为香江的名片,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。
除此之外,无线电时代旗下的演艺培训班,也是香江影视圈发展中,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其培养出来的明星艺人,接近百位,其中甚至包括许多在港圈,乃至华语影视圈独当一面的巨星级人物。
真要论及在影视圈的影响力,无线培训班比之国内三大艺术院校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几乎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,撑起了整个香江影坛的大半江山。
这样一位大老离世,对华语娱乐圈,尤其是港圈,堪称地震。
无数港圈出身的明星艺人,都在发文哀悼,包括香江各大媒体,也是巨量篇幅的报道。
魏晋和这位倒是没有见过,毕竟他崛起的时候,【六叔】都已经退居幕后,颐养天年。
硬要说的话,也就是11年无线电视台股份变动,魏晋这边差点出手,和老人家有过几通电话交流而已。
不过最终因为香江的本土保护政策,再加上有着土豆在手的魏晋,对于电视台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强烈,放弃了入局。
尽管如此,魏晋对邵六叔这位业内老前辈,还是很尊重的。
尤其是这位对慈善事业的热心,更是让他佩服不已。
由其出资或者募集的慈善基金,对华夏内地的教育事业累计赠款超过50亿港元,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务更是累积超过100亿港元。
这些年来,魏晋也做了不少慈善,捐出去的钱少说也有个十来亿,但对比这位老先生,还是要逊色几分的。
尽管坊间有很多阴谋论传闻,揣测老先生慈善目的不单纯云云,但这上百亿港元的善款不是假的。
即便全是募集,也是劳苦功高,何况人家实实在在掏了相当数量的真金白银。
所谓论迹不论心,论心世上无完人,慈善做到这个份上,着实可以称一句功德无量。
而也正因为如此,连上面的领导都专门发了唁电,对这位香江娱乐教父的逝世,表示哀悼,并对其亲属致以慰问。
往常这些非熟识的大佬逝世,魏晋很少凑热闹,港圈那边的人,他更是不予理会。
但这次,魏晋专门派了嘉禾的人,送了花圈挽联,以表敬意。
而在娱乐圈版面被邵先生离世占据多数的时候,《琅琊榜》的试镜通知也发了出来。
“魏总,这次竞争很激烈啊,圈内电视剧方面的小生、女演员,基本上全投了简历,一些二三线也在盯着配角。另外张旭那边也说,公司不少艺人都有想法”
听着陈志明的汇报,魏晋也不觉得意外。
自项目公布出来,这些天除了他自己,包括曾梨、高媛媛,甚至刘一菲和景恬都接到了不少的圈内熟人的电话,拐弯抹角的想要打听消息。
因为大家都能看得出来,这会是圈内顶级的电视剧项目,而且角色是真的多。
尤其是男主角,完全称得上是“大男主”模版,并且很多的配角也都非常有特色和亮点。
“安排蒋总监过去一起试镜吧,公司艺人还是要照顾一下的。”
魏晋没有太过操心这件事情,反正最后的定角名单,也要放到自己面前,有不合适的,直接换掉就是了。
突然,陈志明想起一件事儿,语气突然变得阴狠。
“魏总,我听说乌而善导演这几天很活跃,跟华艺、乐视、阿狸等公司都接触过了。
这几家貌似都挺感兴趣的,甚至不排除会撇开咱们,重新组建工作室,真的不需要做点什么吗?”
在陈志明看来,没有山河传媒,乌而善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拍广告呢。
如今翅膀硬了,直接拒绝公司安排不说,甚至在工作室有股份的情况下,居然接触其他业内同行,这不啻于背叛!
“老陈,你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了?”
魏晋轻笑着摇了摇头,正色道:“即便算上那几家国企,山河传媒也是当之无愧的业内第一。既然是第一,该有的气度就要有。
何况【山河传媒】这个名字这么正,咱们行事就要走堂皇正道。我既然已经承诺了他不干涉,那就别干那些龌龊的,乃至败人品的事。
至于说,他真的要重新组建工作室,乃至跳槽,那也无所谓,当初的工作室资金,就当分手费了。以后在电影市场上遇上了,咱们在正面较量就是。”
听到魏晋的话,陈志明神情一怔,随后一拍脑袋,自嘲道:
“唉,是我的错。在圈内待的越久,见过了太多的糟心事儿,我也不知不觉被影响了,思想跑偏了,该反省反省.”
“嗯,老陈,你要明白,公司是平台,离开谁都能转得开。但有些人错把平台当本事,以后的日子还长着,咱们拭目以待便是。”
陈志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:“魏总说的是。”
9号这天,魏晋出席了《新警察故事2013》的庆功宴。
这部戏在吃完最后一个周末的票房红利之后,顺势选择了下映,最终票房报收6.01亿。
尽管由于山河传媒不是主控方,没能和院线签订对赌协议,但仅以43%的分账比例,归属制片方的收益也高达2.3亿。
再加上作为主旋律电影,当初的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报价都挺不错的,即便扣除制作和宣发成本,净利润也超过1.5亿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