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暂停,中场休息(6.2k) (第2/2页)
“老于,我现在这情况太尴尬了,你给出个主意。”
“我怎么出主意,我说的你肯定不满意。”
“没事,你说说看嘛。”
于华道,“要按照我的意思来,干脆就学小陈,拒了这个奖。”
话筒对面一阵沉默。
于华继续道,“瑞典文学院那边已经公布了,代表你已经有了得奖之名,如果你给他拒了,那就是只取名而弃其争议,证明了自己的文学纯粹性,再没有人能给你泼脏水。”
“就为了他一句话,因为他拒绝了,我就也得拒绝?”
莫岩话里多少带了点怒气。
当初知道小陈当年那段采访视频的时候,他还能平常心看待。
指责他揭露黑暗面就是献媚西方,他根本不在乎。
小孩子什么都不懂,80年代,这些东西算什么,那个时候,大家都是这么写的。
怎么,到现在,就成了献媚了?
之前,莫岩纯当他是不懂事。
大众总不至于也是这么认为。
但最近这段时间,他才察觉出这话的恶毒之处,也才察觉到,时代的变化。
竟然真的有这么多人,不认同他的文字。
想到这里,莫岩愈发恼怒,“我不认可他的观点,国家需要批评的声音,只有赞美,那不就又回到过去那个年代了吗?”
于华听出了对面的怨气,只能劝解,“我知道你的想法,但现在是文人名誉的问题,人家高风亮节,主动拒绝了诺奖,咱们身为前辈,同样可以不在乎一个诺奖,不是吗?”
“现在这个奖已经身处是非之地,凡是最怕对比啊。”
“我不受他这个威胁,”听了于华的劝解,莫岩反倒愈发的坚定了起来。
“这不是为了那个奖,而是不能认同他的歪理,不能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。”
说到后来,莫岩甚至有些咬牙切齿的意思。
于华无语。
他也不好再劝,心知好友有点斗气对着干的意思了。
也是,这些天的舆论压力有点太大了。
任谁经历这样的压力,都很容易心态失衡。
尤其是刚刚得奖,正是心情好的时候,突然碰到这样的事,反差之下,不生气才怪。
于华不再多说,只聊些其他内容。
然后就说到一些朋友的近况,提到了刘震芸。
莫岩又气了起来,“这么多年的朋友,就因为我得了个奖,便要做不成朋友了吗?”
在他看来,刘震芸那番话,明摆着就是在讽刺。
于华不太好回答。
这通电话也太难了。
沉默了一会,莫岩像是知道自己有些失言,主动换了个话题。
但连续的说不到一块去,总是有些扫兴。
没多久,两人便挂了电话。
挂完电话,莫岩看着手里的手机,默默发呆。
晚上,哥哥关莫欣上门祝贺,聊起诺奖的事。
莫岩有些安静,仍是沉浸在此前的情绪里。
关莫欣当然不会扫兴多说别的,只是说到了当年印象里的一件事。
“那时候你接受采访,我记得当时还说到了诺贝尔奖呢。”
“嗯?”莫岩抬起头来。
“你那时候不还还说了么,说不想得诺奖就有点装孙子什么的,具体我不太记得了,但印象里是有这事。”
莫岩腾的一下站起来,他也想起来了。
莫岩赶忙回到书房,在电脑上搜索当年的新闻,那是2006年的事了。
当初有记者问他,想不想得诺贝尔文学奖。
他的回答是,“想不想得诺贝尔奖?如果我说不想,那我太装孙子了!能正大光明地获得百万奖金有什么不好?
我是想得,但我怎么得啊?难道我知道怎样写才可以得奖吗?难道我会为了这个奖来改变自己的创作吗?”
呵呵,莫岩不自觉的笑了两声。
你小陈有当年的采访,我也有。
我凭什么不能领奖,这个奖是个该得的。
第二天,15日,莫岩宣布要开媒体记者会。
瞬间,大量的媒体,第一时间涌入齐鲁省。
这里面有众多官媒,比如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青年报、学习时报、南方日报等。
也有各种互联网媒体,新浪、企鹅、网易、搜狐、v站等。
对于最近舆论有所了解的都知道,这里大多都是过往没怎么发言的媒体。
少数如南方报、燕京报等,是站在莫岩的角度来说话的。
在选取媒体这方面,也是下了功夫的。
面对记者,莫岩再无之前的沮丧和低沉,很是平常的回答着提问。
“拿到诺贝尔奖,心情怎么样?”
“请问你怎么看待得奖这件事?”
“……”
前面的问题,偏常规,大家按照流程一问一答。
接下来,记者问的就有些深了。
“请问你咋么看待,最近的各种报道和舆论?”
“感谢支持、挺我的朋友和批评我的朋友,让我终于得到一个让自己放在众声中喧哗的机会。
这段时间的争议,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,也知道我的优势。
以前都不知道,有这么多人喜欢,也有这么多人厌恶我,这让我第一次面对了广大读者群体。
近期围绕我和诺贝尔奖的争论,对我有很大帮助,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世态人情,也照出了我自己。”
这话说的很漂亮,记者抖擞精神,继续问道,
“网上很多网友觉得你的作品有些负面,你自己怎么看呢?”
莫岩道,“早期的作品,因为我比较年轻,写的比较激情澎湃,当时书里对社会的表达,有些偏颇,但我认为现如今这部作品,非常能代表我对的社会态度、人生态度和文学态度。
之前我曾在写的农村,多是我自己的老家,它是的创作原型,但现在已经有所超越,是现在所有华国农村的缩影。”
一番话说的既有对过去的些许检讨,又有对于现在的自信。
看来确实是有备而来。
记者又问,“那么,对于陈麟风,以及他所引发的相关讨论,你是怎么看的呢?”
重点来了,在场的所有人,都将目光集中在莫岩身上。
“小陈啊,他是新生代的作家,很优秀,但他所处的时代,和我们当年不是一个局面,因此,他有一些新的,不同于过往的想法,我是很理解的。
但面对一个全球性的文学奖项,一味的采用反对和拒绝的态度,我觉得不太好。
文学要有上扬的部分,也要有批判的一面,要允许批评的声音。
小陈拒绝诺贝尔奖,他贯彻了自己态度,这很好,值得赞赏,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和他保持一样的看法,那样又不好了。”
“所以,莫岩先生,你会去领奖,是吗?”
记者迫不及待的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
“是的,”莫岩认真说道,“当年,对于诺贝尔奖,我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那大概是06年的时候吧,南方日报的记者问的问题,当初我就对于诺贝尔奖有自己的阐述。
小陈忠实于他自己的想法,我也会忠实自己的想法。”
说完,莫岩就走下台,结束了记者会。
在场的记者们都看向南方日报的记者。
还有这事?
南报的记者满脑子问号,那是前辈问的,我没经历过,我知道哇。
众多媒体回去之后,纷纷查阅到当初的一份采访,这才了解到全貌。
原来莫岩当初就说过,“光明正大的得奖,没什么不好”这样的话。
这样一来,陈麟风所说的“献媚”之说,好像也不用太过在意了。
毕竟人家也曾说过,就算想得奖,也不会因为这个,而改变自己的创作。
这话说的很敞亮。
随后,一篇篇报道发出。
陈麟风在家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。
不得不说,莫岩这回准备的很完善,舆论形势不说一下子扭转,至少好的多,不会一边倒了。
想完全翻转过来时不可能的。
毕竟陈麟风是在00年左右就说了的,当时他才10岁多,小孩子的年纪。
众所周知,小孩子一般是不说谎的。
至少大众是这样看的。
而且这么多年后,他还贯彻了自己的理念。
拒绝诺奖之后,陈麟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。
现在的舆论,最多是觉得,可能确实有些作者是献媚的类型,但莫岩不是。
人家也早就表过态了。
不少官媒也是在往这个角度去引导。
可这毕竟只是在自说自话,还是会有一批人认为,莫岩应该也表现一下自己的气节,尤以网络上最多。
不过相比之前,这种声音还是小了不少,毕竟没有多少媒体配合转载了不是。
“陈导,当初说好了,等到国人拿诺奖,您就来参加节目,现在,您看……”
“好说,既然当初有过约定,我肯定会去,只是,时间上,可能要等到12月之后,你看如何?”
“也好,这肯定要照顾您的时间。”
挂掉电话,陈麟风看着手上的电话,笑了笑。
这事还早呢。
莫岩自己怎么说没用,得看别人配不配合。
你说自己是在创作,但人家因为什么原因取了你,可就不一定了。
那可就说不清了。
他自己拒绝诺奖,最大的担心就是这个。
莫岩非要去领奖也好。
现在,陈麟风期待着,12月诺奖颁奖时,瑞典文学院给莫岩发出沉重的一记背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