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书籍1339182 > 第十五章: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

第十五章: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

第十五章: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 (第1/2页)
  
  第十五章: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
  
  刘惠恕
  
  且说重庆城已取初安,杨复盆、董琼英婚后数日,黄义明召集军中众将召开军事会议,议题是如何到中原买得战马。而取重庆,控制由巫山入蜀的川江口水道,再利用长江水道,赴中原买战马,原本即黄义明在这次出师取重庆城前,与诸葛邦格、迟浩云、韩百知、计子善、吴免冠五位副邦长协商一致的平四川战略计划。
  
  在会上黄义明问谁可承担赴中原买马重任时?董琼英道:自己原军中副将罗秀兰是西安骡马市人,武功可以,祖上原即从事贩马一业,可担此重任。黄义明急叫罗秀兰前来议事,但见此女长得膀大腰粗,面露精悍之气,到是块从商的料子。黄义明遂告知欲拨银五万两,准备从中原买马两千匹的计划,问罗秀兰能否承担此重任?罗秀兰对此自无异议。黄义明于是从原董琼英军中点了一百女兵,叫其带领,以便见机行事。后来一想到中原贩马是一件苦活险活,光叫女子不行,就又叫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带上一百男兵与之同行。原第一军军务,由该军副将任克直暂领。这俞伯海也是一名长得五大三粗的汉子,与罗秀兰倒是天生的一对。黄义明原本想叫二人假扮夫妇,一路同行,又问了一下二人皆无婚配,相互间又无歧见,军中事简,原无太多讲究,遂假事真做,介绍二人成了真夫妻,择吉日为二人完婚,让他们各带男女兵一百,同赴中原买马,具体听从罗秀兰指挥。
  
  行前黄义明问及罗秀兰有关骡马市的过往情况及她准备如何买马?罗秀兰答道:我祖上为西安骡马市马王庙巷人,巷中因有庙供奉“马王神”而得名。“马王庙”位巷子中间,每年农历六月十七至十九日,“西五台菩萨圣会”时,“马王庙”也向市民开放三天,以供善男信女朝拜,我家即住马王庙右首。
  
  罗秀兰又向黄义明介绍有关骡马市的历史道:洪武二年(1369年),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元奉元城(元奉元路路城,唐旧都长安),遂改名为“西安府”。这也是唐旧都长安在历史上首次被称作“西安”。明朝为加强戍边,将西安府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,此骡马市旧名骡马店,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东段南侧,共由水车巷、肋子巷、马王庙巷,戴家巷,惠家巷五条巷子组成,因巷子内多骡马店家而得名。骡马店是专为长途贩马的商贩和马夫而设的,院门宽大,可供车马出入。门前广场有拴马桩,来往骡马可拴在桩上休息。店内与街上均骡马厩、马槽林立,草料俱全,喂养牲口的各种用具不缺,有修理马鞍、镶马蹄等的专用工匠。另有专门的马医,掌握治马的各种秘方,凡属马疾如连疮腿、疱疹、乳腺痈肿以及无名肿毒等症,均能救治。而据《明臣奏议》卷十《马步升:巡抚事宜疏》记载,明弘治年间,有陕西、河南客商,贩卖骡马,每年约有数万匹,俱从潼关经过,然后到河南、山东一带销售。由此可见骡马店的繁华。约至明嘉靖末期,西安骡马店因日趋繁荣而成市,遂有“骡马市”之名,此见于明文献《西安府城图》的记载,其云明代嘉靖二十一年(公元1542年),此地到处是牲畜交易市场。有关于骡马市的繁华,尚见于明人张瀚在《松窗梦语》卷四《商贾记》中所记:“河以西为古雍地,今为陕西,山河四塞,昔称天府。西安为会城,地多驴马牛羊,旃裘筋骨,自昔多贾,西入陇蜀,东走齐鲁,往来交易,莫不得其所欲……至今西北贾多秦人”。
  
  罗秀兰又道:而导致骡马市繁荣的原因,是因为明代实行茶马互市制度。在明朝,由于实行“以茶易马”的戍边制夷政策,陕西边防地区享受一种特殊优惠政策。如洪武五年(1372年)以陕西茶易西番马,“用汉中茶三百万斤,可得马三万匹”。由于中原地区茶价低廉,而致西北暴涨,因此陕西商人以陕西为中心,奔走于西北、西南,输茶于陇青,贩盐于淮川,运布于苏湖,销烟于江浙,号称“陕西商帮。”而终明一朝,马匹并无定定价,总的趋势是:凡太平岁月马价低,至荒年、战乱年马价高。如见于《明会典》卷一七九所记:明洪武年间,南京的马价“钞800贯”,当时钞(纸币)不值钱,一贯约合铜钱13文—14文。而钞“钞800贯”,按每贯铜钱14文计算,仅能折铜钱3200文,而在明代,一两白银折1000文铜钱,钞800贯,即折银3.2两,由此可见马价之低。当时一两白银(1000文铜钱),能够购买400斤大米。也就是说:当时一匹马的价格,不过相当于1500斤左右大米的价钱。明永乐时期(1403—1424年),一匹马才卖4两银子,从蒙古购买了一批蒙古马,均价约4.35两白银。明朝景泰年间(1450—1456年),北京的一匹马价需“银6—8两”,各地马价多在白银10两左右。而马价后来日贵,当与边疆打仗有关。嘉靖时期,一匹马要卖13-18两银子(3900-5400元)。另见于《明世宗实录》卷四九二记载,嘉靖四十年正月,巡按直隶御史建议平抑马价,“请以江南江北马匹尽折准改折每匹马征银二十四两”。而明万历年间(1573—1619年),在北京买一匹马需钱银15—20两,买一匹好马则需银三十两。时至明中晚期,一匹马价约在70到80两白银之间,但当时南北方马价并非完全一致。在北方,马价稍廉,因为每五户人家,能养马一匹。而在南方,马价较贵,因为每十户人家方能养马一匹。此外,当时一个专门养马马夫的佣薪,约年40两银子,较一个正七品知县,年薪约60两白银,差距不是很大。其原因是马料耗资甚多,见于《宛署杂记》一书所记,当时养一头牛,养二十月,用草料银一两六钱,而养马的费用当为此倍数不止,因为养马需喂豆料。而明代一个普通人要弄到马匹的唯一办法,就是去关外采购。按压低价算,崇祯年间(1628—1645年),50两银子可买一匹马,500两银子可买10马,5000两银子可买100匹马,5万两银子只能买得1000匹马。
  
  上述崇祯年间的马价,约相当于当今马价,但尚未计算用马的人力成本。如折算用马的人力成本,明代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做婢女,价格在15到20两白银之间(一说买一个15岁的丫头回家,仅需银4两)。一个普通佣工,月薪多为2两白银。一亩上等水田,五口农家耕作一年,所得收银约七至八两。一个正七品知县,年薪约60两白银。是以在明代大街上能够骑马者,多为富人。明代名将戚继光手下的一个军人,一年的军饷才五两银子左右。而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,最高的时不过两千多万两白银。当时崇祯皇帝一天的御膳费用约在300两白银,此与之前的万历皇帝与天启皇帝相比,其宫廷费用还是低的,此见于《五杂俎》、《国榷》、《明史》等文献的记载。
  
  而计算明代马价的对于我军现赴西北买马的意义,其在于可折算出我邦以马养军的成本。如比较文献所计,其大致情况为:
  
  明末的骑兵军饷,往往和家丁军饷同额,都是一年18两白银左右。万历四十八年(1619年)以来,明驻辽军队(包括外地援军)的军饷都家丁化了。总兵要用约4-5个步兵的军饷,去养一个家丁——实际也就是养一个骑兵。骑兵军饷高,是因为其需要有精湛马术及弓射精准,此外还需要有专业养马知识和每日饲马,比步兵要辛苦得多。此外,骑兵尚另需盔甲、武器,一个骑兵的盔甲价约折15两白银,兵器亦折15两白银。亦即以军马20两一匹计,一个骑兵养兵费为:20两军马费,另加18两以上的军饷,另加30两左右的盔甲军械费用。但此非全部。养一匹战马,真正贵重的是每天所需的马料费:一天至少三升豆、一束草。如果要养九万匹马,则一年要吃掉97万石豆子、2160万束草。仅马料费一项,即折银约300万两(明代一石折150斤,一束草价格格为24-25文铜钱)。明末辽东战争,通过海路运输的军粮已经是成本高昂,运去的米还多被海水泡烂。
  
  而当时马料成本,具体见于崇祯二年的一份报告,其对于问题的答复是:民穷力尽在告困,尚不知采买于何方?搬运以何法?当时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仅600斤左右,风调雨顺的时代,民众可勉强维持温饱。至于一遇饥荒,要另外供养大量肥壮军马,谈何容易?这是因为明代农业以牛耕为主,养马除了军用和承担部分运输任务外,几乎全无经济效率。征之实例,1627年西北大旱;1637年全国大旱;1641年,因旱江南地区的官宦人家都口粮不足,更惶及百姓,以致一些地区已经人相食了,更无喂马的马料,于是战马就比人尤先被饿死。而到松锦大战前夜,据关宁铁骑指挥官祖大寿的报告,其手下骑兵拥4803匹战马,巳有5个月没有领到豆料,只能给军马吃荒草。这个报告意味着:当时的关宁铁骑,实已丧失了骑兵战斗力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