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五百六十三章 博物馆 (第2/2页)
原班人马要原班返回,吃过晚饭才能拆伙。
新娘这个时候也可以回门,如果这个时候不回的话,那就要等一个月以后了。
沙马日聪当然选择今天回,早点完成礼仪后好去海边度蜜月。
等到新娘子被送亲队伍簇拥着出了门,新房里的“床前火”才可以熄灭,夫家这边的流程才算是走完了。
但是作为御用摄影师的周至却不能闲着,他不能厚此薄彼,因此还跟着到新娘家去蹭了一波。
沙马日聪家虽然是少数民族家庭,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,娘家这边的回门流程反倒更加像汉礼,在大酒店定了酒席款待宾朋,反而没有夫家那边热闹了。
不过等到这一晚,周至也累到有些扛不住了,抓拍婚礼其实是相当考验技术和体力的活,回到宾馆就一头扎床上睡着了。
等到第二天起来,周至他们便带着老赤日逛西昌城。
现在的西昌城并不繁华,但是步行街上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,因为大家现在都没地方去,全在步行街扎堆。
老赤日走了几步就摇头:“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?这里人也太多了,场面见识过了就好。”
周至看着脚都迈不进的步行街也有些打鼓:“要不就换个地方,咱们去泸山逛逛?”
“没逛头没逛头,我们还是回吧。”
“不是爬山,”周至笑道:“那里还有一个博物馆,有很多你熟悉的东西可以看看。”
泸山山腰上的博物馆叫做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,它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,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民族学专题博物馆,是一个让游客了解彝族历史、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馆里共设计了八个陈列厅,包括“序厅”,“彝族奴隶制社会历史沿革厅”,“彝族天文历法厅”,“彝族生产技术厅”,“毕摩文化厅”等。
这里的陈列并不算太多,甚至都没有周至自己的收藏多,一共也就五千件不到,能够达到一级标准的也就十来件。
一般来到这里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够逛完,而他们感兴趣的一般都是彝族人的冷兵器,皮竹制作的盔甲,盾牌,尚算精美的刀具,虎叉,还有一具床弩,配上小标枪一样的长箭,是一件真正具备战争功能的实物,凶气十足。
要不就是去看彝族的民族服饰,以及金银配饰。
但是周至和老赤日却在门口就走不动了,因为这里有两件宝贝,一件是竹简,一件是牛股简。
竹简的年代并不古老,是明代的东西,与其说是竹简,不如说是一张小竹席,因为用来记录文字的竹片有近一米长,上面的文字也有六七厘米长一个。
而牛骨简就厉害了,这是到现在能够发现的,成篇的牛骨简,一共用七八根最长的牛肋骨制作而成,上面的书法苍劲古朴,颇有点古汉字中山篆的味道,同时有一些连笔连字的写法,有一些草书的意味,周至虽然看不懂文义,但是也被其独特的书法韵味所吸引,一老一小两人把脑袋埋在玻璃橱窗那里就不挪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