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守 (第1/2页)
李清乐不再每天想着奶妈会回来带她走了,她只是努力应付着来自爸爸妈妈的热情,努力融入这个家。可能是因为对她的愧疚,想要弥补过去没有给她的关爱,也可能是因为她还小,爸妈对她似乎比较宽容。相比于哥哥姐姐,爸妈对她的打骂总是要少得多,有时候同样是犯错,爸妈对哥哥姐姐总是非打即骂,而她却能置身事外。可是,那天下午爸爸的一脚还是把她踹到回奶妈家的路上。
“哈哈爸爸给您吃,给你吃。”
“好儿子,爸爸吃一口。”
“爸爸,还有我的,还有我的,也给你吃。”
李清乐看着哥哥姐姐们一个个把手里的烤土豆举得高高地,争先恐后想地塞到爸爸的嘴里,她也笑作了一团。突然,爸爸把脸凑到她的面前,笑嘻嘻地说:“小妹,把你的烤土豆也给爸爸吃一口。”说罢就作势要去咬李清乐手里的土豆。
李清乐看着爸爸滑稽的样子一边笑一边把土豆往边上躲,笑嘻嘻地说“不给。”爸爸还没有咬到她手里的烤土豆,李清乐稚嫩而响亮的两个字就打断了院子里所有的笑声。只见爸爸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,死死地盯着李清乐,哥哥姐姐们也被吓得呆站在旁边,不敢出声。
几秒钟之后,砰的一声,李清乐被爸爸一脚踹翻在地。
“滚!滚去你奶妈家!老子供你吃供你穿这么些年,想吃你一口土豆都不给,养不熟的白眼狼。滚去你奶妈家!”
李清乐一手捂着肚子,一手捏着土豆,这突如其来的一脚让她吃痛不已。半天说不出一句话,眼泪只是哗哗地往下掉,接着便哇哇大哭。爸爸还是在愤怒地赶她走。看着爸爸暴怒的样子,奶妈笑意盈盈的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。于是,她爬起来就凭着记忆中的方向向着奶妈家走去,没有人来劝阻她,她哭着走了好久,在泪眼朦胧中她看见夕阳都快落山了。
“妹儿,妹儿,等等妈妈。”
在她走出快一公里的时候,妈妈急切而带有些许哭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“你这傻孩子,你要去哪里?”妈妈气喘吁吁地跑到她身边,一把拉住她的手,不停地给她擦眼泪。她身上的围裙还没有摘掉。
“去奶妈家。”李清乐指着奶妈家的方向看着妈妈说道。
“去什么奶妈家,哪也不许去,跟妈妈回家!”
“是爸爸让我去的。”
别听爸爸的,妈妈会收拾他。说罢,妈妈拉着她就往回走。到了院子门口,她看见爸爸还坐在院子里,手里拿着一支烟,眼眶红红地看着她和妈妈。她顿了顿,看着妈妈。
“别怕,妈妈在。”
妈妈拉着她的手紧了紧,大步往院子里走。到了爸爸面前,妈妈把手往爸爸面前一指,愤怒地喊道:“你给老子听好,这孩子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,费了大力要回来的,老子为了她挨了一刀,你有什么资格让她滚。任何人都不准赶她走,除非老子死了。以后你再敢给老子发疯,滚的就是你!”在李清乐的记忆中,这是妈妈唯一一次对爸爸如此强硬。
面对妈妈的怒火,爸爸没再说话,只是看了看李清乐,低下头去抽烟。那天晚上,李清乐是和妈妈睡的,妈妈一直静静地看着她,不时伸手摸摸她的脸。
“孩子,今天妈妈要是不去找你,你是不是就真的要去奶妈家,不回来了?”
“嗯。”
“你这么小,怎么知道那条路是去奶妈家的呢?”
“我记得一些。”
“傻孩子,这里就是你的家,爸爸妈妈都在这里,以后不管谁让你走,你都不要走。爸爸不是真的要赶你走的,你也知道,爸爸脾气不好,他今天是和你开玩笑的。你知道今天下午妈妈出去看到你不在,他们说你自己去奶妈家了的时候,妈妈有多害怕。以后不能再这样了,知不知道?”
“好。”
那天晚上,李清乐是哭着睡着的,妈妈是什么时候睡的,她不知道。
从那天起,李清乐不敢再和爸爸玩闹,和其他人也少了很多话,但是和妈妈更亲近了些。在李清乐眼中,妈妈和村里其他妇女一样,终日忙忙碌碌,家里家外都需要她照料,老老小小都离不开她的双手。但是她和其他农村妇女好像又有一些不一样,妈妈个子高高的,肤白而丰盈,穿衣打扮总能走在时尚前沿。有时候她会给姐姐买一些时髦衣服,姐姐不敢穿,她还会笑话姐姐土包子。爱美的她总能在脚不沾地的日子里找到一些展现美的机会。比如去访亲走友时,或者赶集的时候。所以小时候的李清乐总会听到妈妈兴致勃勃地对她炫耀。
“妹儿,你知道吗?今天我和爸爸出去赶集,人家问你爸,我是不是他女儿?”
“妹儿,那天我坐车的时候,那个师傅问我在哪上班。我说我是干农活的,他还不相信,他说我长得像坐办公室的。”
“妹儿,他们说你爸爸肯定很有钱,我肯定每天什么活都不干。我说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他们不信。我把手上的茧子给他们看,他们才相信了,还说看我长得白白净净的不像干活的哈哈。”
类似的话,李清乐从小到大听妈妈说了一次又一次。小时候的她只会跟着妈妈哈哈傻笑。慢慢的,她长大了之后就只是笑着听妈妈说,因为她能看到妈妈眼中笑意消失之后的失落,也能听出妈妈笑声中的忧伤。她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有多辛苦呢。自从爸爸失去稳定的工作之后,常年在外找活做,家中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。她要照料公公婆婆的生活,又要负责四个孩子的教育,白天忙农活,黑夜忙家里。身体的劳累自然是每个人都看得见的,内心的累却只有妈妈自己知道。一年到头不着家的爸爸赚的钱也就够自己吃喝,偶尔能拿回一些给孩子和老人。这样也就罢了,让妈妈苦不堪言的是奶奶和她的不对付。奶奶总会在外人面前有意无意地编排妈妈,这也就算了,更让妈妈恼火的是,奶奶虽然在他们家住着,心里总偏袒她那几个女儿。每次一来家就叫嚷着自己身体不好,干不了活,妈妈也就不敢叫她做什么了。可要是她那几个女儿需要她帮忙,她跑得飞快。每次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,她总会偷偷摸摸地拿去她们家。有一次,有人来村里卖发糕,奶奶偷偷用十几斤玉米兑了一大包发糕,一块都没有给站在她面前的四个孙子孙女留,当天就全部拿去给了她那几个女儿。可是她不知道兑发糕的时候,爷爷在对面邻居家看见了。只是在强势的奶奶面前,爷爷从来不敢说她。等妈妈晚上回到家看见爷爷在抹眼泪,询问了之后,爷爷才战战兢兢地说了出来。妈妈听说之后都气笑了,对爷爷说:“爸,那你怎么不兑,那玉米不是在屋子里堆着的嘛。”
“哎,那粮食是你辛辛苦苦种出来的,我舍不得这么浪费。可是看见这几个娃就这么眼巴巴地守在她旁边,她却一块都不给他们,这么狠心,我看着心里难受。”
“嗐,兑了发糕是我们自己吃,怎么是浪费呢?粮食嘛,没了又种呗。以后卖发糕的来了,你们想兑多少就兑多少,不用给我说。粮食种来不就是拿来吃的嘛,吃什么不是吃。”
有了妈妈的放权,之后再有人来村里卖好吃的,爷爷都会给他们买,他们不用再羡慕别人了。只是,这样的好日子在爷爷过世之后就很少了。爷爷不在了之后,奶奶干脆就搬去了几个姑姑家,这个家彻底压在了妈妈肩上,她更加忙碌了。以前忙完农活,她还能有些许空闲时间去外面找点活干,自己赚点钱补贴家用。现在,她就只能全寄希望于爸爸身上了。奈何,爸爸并不能完全理解她在家中的难处,拿回的钱时多时少,时有时无。
有一年临近春节,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,外出务工的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来了。而他们一家日日望眼欲穿也没有等到爸爸回来的身影,眼看距离年三十不剩几日了,等爸爸回来的希望可能要落空了。好强的妈妈不忍心看着自家冷冷清清,在最后一个赶集日,她背着几袋粮食去街上叫卖,此时平日脸薄的妈妈也顾不得侧目的路人。好在上天眷顾妈妈,那天,妈妈的粮食全部卖出去了,加上平时的一些积蓄,妈妈给他们四姊妹各买了一件新衣服,买了一小块肉,一些零食,再加一挂鞭炮,最后又厚着脸向村里的人去借钱,东拼西凑给他们四姊妹包了四个小红包。那年的大年三十,爸爸和奶奶都没有回来,其他亲戚也各自忙着团圆,独留妈妈和四个孩子在家。但是他们却过了一个无比轻松愉快的团圆夜,他们一整晚都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吃喝玩乐,妈妈看着他们笑容满面地喝着酒,很久很久他们才沉沉睡去。其实,大家都在暗自庆幸爸爸和奶奶没有回来,不然按照往年的传统,年三十是爸,妈,奶奶他们算账吵架的日子,眼泪泡饭吃都是轻的,重了都等不到团圆饭上桌就已经鸡飞狗跳。也就是这一年,妈妈决定和爸爸一起外出务工,她知道这个家只靠爸爸一个人是不行的,爸爸虽然不懒惰,能吃苦能赚钱,但是没有人在他身边守着,他赚一分便花一分。孩子小的时候靠家里的那几亩地,尚且能糊口,可是现在四个孩子都已经进入了学校,花销越来越大,得另找出路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