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,兴安岭四大绺子 (第1/2页)
夜色如同一块厚重的黑色绸缎,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片山林。
万籁俱寂中,唯有寒风在林间呼啸穿梭,发出阵阵呜咽。
刘三炮坐在篝火旁,火星时不时地跳跃而起,映照着他那张饱经沧桑的脸。
他微微仰起头,轻轻哼起了一段顺口溜:
“黑风寨里黑旗扬,喽啰吆喝震山梁。
狼牙帮众目露光,密林穿梭觅食忙。
雪豹盟聚寒岭旁,踏雪无痕本领强。
飞鹰会在云天翔,俯瞰山川寻宝藏。”
“三哥,你这唱的什么曲儿呢?”林川问道。
刘三炮笑了笑:“曲儿?嘿嘿,我唱的是兴安岭四大绺子啊……”
“四大绺子?哪四个?”
“黑风寨、狼牙帮、雪豹盟、飞鹰会。”
“你之前在哪个绺子里?”
“雪豹盟。”
“三哥。”林川往刘三炮跟前凑了凑,“为啥叫绺子?”
“为啥叫绺子?”刘三炮一愣,笑道,“嘿,这远东太冷啦,冬天防止枪口结冰,都用根木塞子,把枪口堵上,这木塞子上面绑根绳儿,大老远的,就像一根根绺子,就这么叫起来的。”
“真的假的?”林川有些怀疑,“怎么听着像忽悠呢?”
“我忽悠你干嘛?真的。”
“三哥,给我讲讲你当绺子的故事呗。”
“那有啥可讲的?又不是什么光彩事儿,现在都新社会了。”
“上次来顺哥讲过一点,说什么四梁……什么来着?”
“你说四梁八柱啊?那里边门道可多了……得先从民国初年说起,当时关东大地遍地起局,各山头绺子数不胜数,到了抗战那会儿,光是两千里兴安岭上,叫得上名的绺子就有三百多个……”
“这么多?”
“嗯。这绺子一多,难免乱。后来就慢慢定了个规矩,叫四梁八柱。不过在吉省南部和辽省,四梁八柱是十二个人,咱们这儿,就是八个人。”
“哪八个?”
“里四梁,翻跺、炮头、粮台、水香;外四梁,秧子房、花舌子、插千的、字匠……”
夜已深了。
许多往事,都已消散在岁月的长河里。
当年,刘三炮身为里四梁的“炮头”,地位虽不及“翻跺”,却是掌握着枪炮实力的二当家。
他不仅本领高强,那一手神枪绝技让弟兄们佩服得五体投地,为人更是公平仗义,对待手下的兄弟一视同仁,从不偏袒。在几百名弟兄里面威望极高,只要他振臂一呼,应者云集。
后来,抗联专门派人拜山,来到雪豹盟。他们言辞恳切,晓以民族大义,讲述着国家正面临的生死存亡,劝雪豹盟加入抗日阵营,为保卫家园、抗击外敌贡献力量。
而与此同时,日伪政府也嗅到了雪豹盟的势力,妄图将其拉拢为己用,派人上山,许以高官厚禄、金银财宝。
这一来二去,雪豹盟内部逐渐起了争执,兄弟们分成了两派。
跟随刘三炮的一派,被抗联的爱国情怀所打动,认为应当挺身而出,抵御外敌;
而刀麻子为首的另一派,却被日伪政府的糖衣炮弹所迷惑,或是贪恋那一时的富贵,或是畏惧日伪的势力,主张静观时局,再做决断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