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回:只是又一场梦 (第1/2页)
在海上漂泊了八天后,放逐玫瑰号抵达了南国的港口。
登陆时间是夜晚。按理说,这并不是适合活动的时节。但时间不等人,本就在海面上多耽搁了一天有余,若再拖下去就不能按时返程了。组织者通知各位提前确认物资,收拾好行李,有组织地前往殷社的据点。
“那孩子,没问题吗?留她在这里,肯定不乐意吧……你是怎么劝好她的?”
戴上防蚊虫的网帽,莫惟明问九方泽。
“她睡着了。我趁她没醒的时候离开了。这样可以少很多麻烦。”
“这……若等她醒来,一定会大闹一场吧。”
“没事的,我听不到。”
“……”莫惟明扭过头,“看来麻烦要留给船务组了。”
“船上有禁闭室。虽然隔音效果一般,但那一层没什么人。环境,还可以吧,我看他们是能好好打理的。我说了,如果她实在太吵,可以把她丢进去。”
莫惟明又看他一眼。
男人狠起心来真是可怕。
他又沉默了一会,九方泽便问他还有什么问题。
“你……带法器了吗?”
“当然。”九方泽说,“我不打算将它留在船上。我们很难保证自己活着回来,不是吗?就算能,能不能活着回到曜州,是另一回事。”
他说得没错,莫惟明能听懂他话里隐藏的意思。
“底牌确实要藏好,但……难免有谁起另外的念头。”
被抛尸荒野,谁也找不到南国来。
“我猜九爷是知道我们身上带了什么的,这不算秘密。至于她会不会做守密人,不好说。她不惦记都难得。就算她真有多克制,多高洁,也无法保证其他知情者是否有什么心思。”
“九爷是个聪明的女人。我们必须留下一些……所谓的把柄,让她知道我们是可以主动交出弱点的,以表明她的控制权。”莫惟明思考着,“你倒是已经做到了这点。将虞小姐留在这里,是某种意义上的‘信任’与‘退让’。只是我这里比较麻烦,他们可能会格外关注我。但我必然不能把法器留在船上,那就太危险了。”
“……”
九方泽微张开口,但很快合上。莫惟明暗想,他总是这样。也不知是他觉得两个人还没达到那个程度的信任水平,还是仅仅懒得说。但这不重要。
他们出发了。南国的港口,在夜里比曜州昏暗得多。大约如九爷说的,这里的照明非常落后。即使看不太清楚,他们也能感觉到,这边的环境比曜州差得太多。仅仅是走在地上,都能感觉到深浅不一的凹痕。路面一定不是水泥的。
说是码头,这里更像一处古代的渡口。就着朦胧的月光,回过头,放逐玫瑰号像是硕大无朋的鲸鱼搁浅在岸上。其他的,只有些传统木船停靠在这里。最高的有两层,但在这艘钢铁怪物面前都相形见绌。这片静谧中,它像是某种凝滞的巨响。
“奇怪。那些货轮呢?”莫惟明有些好奇。
“还有其他国家的船只吧?也没有见到。”九方泽也问。
走在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。他一面走着,一边给一挺猎枪熟练地上膛。在黑暗里,他的视觉也有如神助,如折腾玩具般轻易。他说:
“这是本地的一处私人码头,与殷社合作。货船都停靠在官方的码头。哈哈,你们也别抱多大期待,官方的码头跟这嘎达一样砢碜。”
莫惟明微挑起眉来。
“听大哥口音不是本……不是曜州人啊?”
“你咋直道的?”
“猜的。”
道路崎岖又湿滑,不知道是不是刚下过雨,还是气候当真潮湿到这个地步。每一步都十分泥泞,脚下的质感像淤泥,又像沙土,每一步都像踩在黏菌上一样湿滑。由于没有路灯,越是远离灯塔,视线越是模糊。只有打头的人举着手电,人们排成细长的队伍。
所有人一共被分成了七八支队伍,每个队伍之间隔着一小段距离。领路的是并行的两人,一人持有枪械,一人打着手电。每个队伍中,有三四个人来自殷社。这个“来自”的概念比较笼统,毕竟九爷亲口承认,有不少是雇来的。据说等到了据点,还会有当地的佣兵随行。
而剩下的,每个队伍有至多不到七人,是普通的“偷渡客”,优先以家庭为单位分配。他们也会被护送到据点。等天一亮,就会有专门的人护送他们离开,到达最近的城市。与其说是城市,不如说是村落,只是有的村子通了电而已。之后就任各位自由发展了。
殷社的人明确表示,所有人都会被捂着眼睛,因为若今后这些人发展不顺,或是惹是生非,又找回殷社哭哭啼啼,他们可受不了。虽然合理,但试想每个人都被黑布蒙着眼,押在车上的画面……怎么想都像是要被拉去灭口,听得人心里发毛。
在南国能看到发达的地带和建筑,都不属于本地人,而是外国的资产。这么多年来,南国从诸国割据的“九天国”逐渐走向统一。毕竟这种弹丸之地,再怎么独立,也不过是占山为王罢了。除了山峦江河等天然屏障阻隔,地势平坦区的城,已经逐渐融合。说是山河,在南国也只是些丘陵、溪流而已。
南国没有“省”的概念,只有“区”。区通常由几个小城联合而成,它们几乎连在一起,具有相似的地理属性和物产。每个区可能拥有不同的信仰。由于一些历史原因,南国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信仰。有些来源于已被斩杀的“旧神”,即阴阳往涧·神无君所斩杀的七位虚伪的神只。有些则来自于这些访客的国家。那些传统的佛、道与阴阳文化,具有独特的穿透性。有些则将几者融会贯通,也不知算是“集大成”还是“不伦不类”。
也是有来自西方的宗教文化,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太远,传播性不强。而且这些年来,又滋生了许多本土信仰,甚至有七位伪神之前已经淡去的教派,又逐渐复苏。信仰的“市场”已经达到饱和,人们的心中很难再容下更多神明。毕竟带来就业机会与更多外界市场的,是和他们一样活生生的人,而非某种看不见摸不着之物。
靠近海岸的居民倒是很好说话,他们常与各国的人打交道,有些甚至掌握了多门外语。只是越往内陆越要当心,那里的居民们性格古怪,和他们交流该如与大陆西南的蛊民交流般谨慎。稍有冒犯,即使不被“诅咒”,也要在其他地方被使绊子。虽说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不是好的习惯,但出行在外,小心驶得万年船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